坚持中国经济L型走势,明年下半年经济的回升才是可持续的

    范剑平教授是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研究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商务部市场运行专家顾问,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信息协会预测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范教授是国家十三五计划的制定者和国家经济战略形成的主要参与者,被国际学术界、企业界誉为最权威的预言家。他成功预测了过去10年中国经济、产业、股市投资的大机会。

 

    以下内容为范教授在第六期泛珠三角能化俱乐部交流会上的演讲实录:



    各位尊敬的来宾,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交流活动,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其实和互联网+本身没有特别大的关联,我要讲的最多的内容是讲中国实体经济,就是依靠传统的方法,已经走到尽头了,必须要转型。而转型就需要借助高新技术,尤其是借助信息技术,借助互联网,大的思路是这样的。

 

    那么对于整个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我想先从大的思路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的一些大的看法。首先大家都知道,2008915号,雷曼兄弟倒闭,标志着原来只是在美国国内的次贷危机最终恶化成了国际金融危机。那么这场危机爆发之初,所有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经济学家、所有做预测的,可能当时做的预测全部错了,没有一个机构预测到这一场危机。到今年第七个年头,危机还没有过去,随着希腊问题的发酵,居然还有再次探底可能性,到底危机在什么时候可以走出来,现在看不到希望,这样一个严重的局面。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美国人很快就提出未来世界经济复苏图,美国人,大家都很崇拜他,他开出来的药方叫绿色复苏、科技复苏,所以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科技产业,包括互联网,大家认为靠这些可以把世界经济从危机中救出来。当时来说,任何一场大的危机必然会催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但是七年来的实践证明,由于世界上并没有重大的科技突破,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新生产业诞生,所以美国的科技储备把美国经济在2014年已经救出了危机。美国作为一个非常发达的国家,它的经济潜在增长率,危机前是2.5%,危机后是2.5%,就是说,只要它的GDP增长2%就已经把经济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但是2014年的2月份,美国经济增长4.3%,三季度居然增长5%,所以美国政府正式宣布:从危机中复苏。美联储赶紧把量化宽松刺激政策退出,但是在美国经济一枝独秀的同时,去年欧洲的债务危机更加严重。日本安倍经济学可以说是昙花一现,现在经济非常糟糕。中国靠4万亿刺激房地产,获得短暂的回升以后,2010年达到10.6%以后一路不回头的不断在减速。世界主要经济体现在都没有走出危机,也有开玩笑的说,美国人闹出来的危机,结果美国人受轻伤,欧洲人受重伤,日本人受内伤,中国人受了暗伤。现在美国人从危机中爬出来了,我们还没有从危机中走出来。那么现在大家已经不相信美国人的药方能把大家从危机中救出来了。习近平在去年澳大利亚召开的项目峰会上提出中国的第二条药方:我们能不能全世界携手来搞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这不需要技术新的发明,产能是过剩的,资金是过剩的,有的是钱,而且老牌的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也老化了,需要更新。像非洲这些国家,基础设施还是一个空白,需要大量的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非常紧迫,如果全球携手来搞基础设施,用这个办法来救世界经济,习近平当时讲,可以使世界经济在目前增长3.5%,在这个基础上加2%,恢复到5.5%。危机之前全世界的GDP增长是5.6%,这样靠基础设施建设,使全世界经济可以从危机中走出来。那么习近平这张药方在G20峰会上,应该说得到了多数国家很好的反响,包括我们国家推出的一带一路其实是这个计划的一部分,我们说中国以我们为起点规划一带一路,美国也可以在美洲规划,非洲、欧洲也可以搞基础设施重建,大家都可以规划。

 

    从现在来看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其他国家认为中国是不是借机推销中国模式,把经济问题政治化了。去年奥巴马来北京开会的时候,习近平请他进中南海夜谈,原计划是谈三个小时,最后谈了五个小时奥巴马还不肯走。习近平主要是跟他讲,这是一个商业计划,在商言商,希望美国人不要戴有色眼镜,你们也可以参与进来,但是美国国内并没有那么好的反响,最近习近平总书记正在准备发文,这次习近平会向包括美国工商界、美国国会继续推销这张药方,让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如果这张药方能够被美国人接受,那么后面,包括一带一路,和整个世界基础设施的建设就有希望。世界经济到现在,大家都不看好,可以说是一片空头的消息。如果说仅仅靠基本面,现在找不到世界经济有什么办法可以走出来。对大宗商品来讲,由于美元不断的升高,美元升值对大宗商品价格产生负面的影响。中国的房地产面临调整,所以也对大宗商品的价格不利。基本面本身,是难以改变这样的趋势的,所以我建议大家密切关注习近平访美的进展,如果能够传出积极的信号,这有可能使整个大宗商品向下走的周期发生改变,不是被基本面本身改变,而是被政治层面改变这样的趋势。这是世界经济,虽然现在没有什么好消息,但是还存在希望。

 

    世界经济是这样,对于中国经济,我们应该如何来看?今天中国所有的问题,概括起来,叫做世界共同规律,就是一个国家一旦把经济发展到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之后,都会面临转型压力,和中国特有的因计划生育带来的未富先老的压力,两个理由使中国经济不断减速,那么我们首先来看世界共性规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在现代化过程中,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一般都是人均GDP5000美元为界。在此之前可以叫要素驱动高速增长阶段,中国是在2010年人均GDP超过5000元的,中国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到2010年,这30年中国年均GDP增速高达9.8%,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国际上能够连续20年人均GDP超过9%的国家很少,而且很多是小国家,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30GDP增长接近10%,从来没有,这确实是世界经济奇迹。

 

    但是过去干得再成功,不等于把过去的发展模式继续用到现代化的下半场就能成功,那样就叫路径依赖。中国一旦破了人均GDP5000美元以后,这个时候就需要转型,这个时候就必须要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因为传统的廉价劳动力、廉价资金、廉价要素已经不存在了。这三个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下降了,只有一个因素可以对称它,那就是提高科技技术,现在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这就是中国未来要做的新模式,这是我们旧发动机减速,要装上新发动机,中国经济才有希望,所以这个时候中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进入深度调整期,之所以说是深度调整期,就是说它不是靠产业内部从落后提高到先进技术就可以解决。传统产业产能过剩,将来必然要淘汰,将来要培育新兴产业,让产业跟产业之间相互消长的深入调整,所以也叫做经济增速的换挡期,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期,经济深度调整期。它是全世界的共同规律,在这个规律面前,2010GDP达到10.6%,然后就不断的走下坡路,去年7.4%,今年政府已经把目标降到7%,我很坦率的讲,中国经济还会继续减速。为什么呢?首先第一个大的原因是中国经济总量越来越大,再往上升一个百分点的难度会越来越大。2014年中国GDP增长了7.4%,这是24年来的最低水平,但是对应的GDP总量高达63.6万亿元人民币,折成美元首次超过40万亿美元,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的GDP超过10万亿美元,美国接近18万亿,中国超过10万亿,美国历史上从1万亿增长到10万亿左右,它花了31年,中国只花了14年。中国去年速度虽然只有7.6%,但是相比2013年多出了8665亿美元,这个增量相当于全世界排名第17位的国家的GDP总量,所以说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大,我们的增速越来越低,这是自然规律。总书记在河南考察的时候,首次提出对经济减速要有平常心,经济减速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表现之一。

 

    首先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会不断的减速。刚才说2010年中国一直在减速。现在大家都在谈,我们的减速会减到什么水平才可以稳住,我给一个答案。中国将要逐步降到2023年的4%为什么我们要从10.6%慢慢降到2023年的4%1956—1973年,日本18GDP高速增长,年均增长9.2%,但是1974—1991年,虽然日本有房地产泡沫,但是这17年经济增长速度仅有3.7%91年房地产泡沫以后,日本20GDP零增长。德国50年代十年平均增长2.2%60年代十年平均增长4.4%70年代80年代这20年平均增速仅有2.7%,韩国高速增长期19661995年是8年时间,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到现在GDP年均增长只有4.2%

 

    中国计划生育使得中国人口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压力开始显现,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80后是人口最多的十年,2.28亿,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搞的非常严格,90后的人口突然减少到1.75亿,会比80后少23.24%00后会比80后少36%。别的国家没有年轻人口这么陡峭地突然减少,那么人口的减少,其实现在刚刚开始,因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201365岁老年占中国总人口的比重是9.7%,国际经验这个指标达到10%,就开始加速老龄化、深度老龄化阶段。没有搞过计划生育的国家,从10%20%一般要1830年,现在几乎可以准确地预测,中国将在2023年,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首次突破20%,到2023年以后,中国GDP的增速还要大大下一个台阶,乐观预计是4.8%

 

    2010年的10.6%2023年的4%,我们现在就在减速中,这个7%是稳不住的,会逐步变成6.5%6%。如果我们把握的好,就是平稳减速,按照中央的说法,我们要求减速不失速,提质增效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减速不失速,今年的GDP跟去年相比,全国而言,最好不要超过0.5%的减速。各个省最好不要超过1%,去年东北三省、内蒙都下降了2%以上。当时他们说这是新常态,中央领导说这是什么新常态,这是失控、失速,我们是要求减速不失速。同时要求提质增效,把经济质量提高上去,把经济效率提高上去,要把科技水平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上去。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特殊的人口压力是怎么表现出来的,通过房地产表现出来的。在任何一个国家,房地产占GDP都会有一个合理的比重,在不同的阶段,比重也不一样。目前中国是处于城镇化+的年代,城镇化人口从30%提高到70%,是农民进城最快的阶段。这时候房地产占GDP的比重适当高一些,世界平均是8%。商品房销售额占GDP8%,这是我国目前合理的比重。1999年当时取消福利分房,启动商品房,那个时候只有3%不到。但是到2008年,这个比重已经达到8%,但是08年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外贸发动机失效,09年外贸出口是负增长16%,这个时候怎么办,扩大内需,08年扩大内需一揽子刺激计划,就刺激房地产政策。但是后来看,刺激得太大方了,结果导致房地产超常规高速增长,这里面就有80后,最多人口需要买房的群体,再加上90后的家长,担心以后买不起房,提前给孩子买房,这些因素加上印钞票印多了,所以几个因素加在一起,2013年商品房销售额居然占GDP比重推高到14.3%,严重违背经济规律,市场不可能只涨不跌。

 

    2014年商品房销售面积不再增长,变成下降7.6%,这个调整的幅度还是很温和的。但是很多人问房地产调整到位了吗?没有,这个指标只要没有回到8%左右,房地产还需要调整。但是2015年的1—2月份,房地产调整的幅度突然加大,下降的幅度变成两位数,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6.3%,销售金额的下降是15.8%。这把中央领导吓一跳,房地产作为龙头产业,后面的相关产业链,钢铁、水泥、塑料,一大堆产业,如果房地产的相关产业是两位数的负增长,它们占GDP是大头,那些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业再热闹,它占经济总量比重比较少,这头两位数的下降,那头得增长多少才能扭转过来。那样的话我们今年7%的增长目标就难以完成,中央果断在3月份出台新的房地产刺激政策。这个刺激效果还是不错的,4月份开始,商品房销售面积开始回升,1—6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已经不下降,变成正增长3.9%。销售金额的增长是10%,但是这个好转,很多人担心我们会不会出现房地产重新火爆?不会。房地产,一方面受到人口的压制,就是需求不可能像过去那么旺,90后突然减少这么多。另外受到供给的压制,现在的库存,全国大概有70亿平方米的库存,在建的已经建完了,如果一个月卖1亿平方米,也需要卖70个月,60个亿是5年。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不可能重新火爆。我们可以肯定地讲,2013年就是房地产的历史最高峰,2014年以后开始走下坡路。2013年,房地产创造的一年卖13亿平方米以上的面积记录,以后永远不会被打破,商品商品房销售额占GDP比重14.3%这个历史记录也永远不会被打破。而且房地产过了历史最高峰,它不是它一个产业,它带着钢铁、水泥、建材一大批传统产业过了历史最高峰,开始走下坡路。2013年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开始成为中国的第一大产业,标志着中国进入后工业化社会。谁要问你,中国是什么时候进入后工业化社会?就是2013年。现在服务业增速快过制造业的增速,这已经成为经济的常态。今年上半年第二产业GDP增长6.0%,第三产业增长8.4%,最近两年一直是同比增速快于制造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传统产业产能过剩、调整的压力是不可逆的。有人说国家放松银根,是不是就是让钢铁、建材重新回到过去赚钱的好日子。不可能,因为现在是后工业时代,这些行业的简单扩张时期已经过去了,这些行业开始要淘汰落后产能,靠技术转型,拓展世界市场以谋取新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国际上任何一个国家到这个阶段都会受到这个压力,而中国同时受人口压力的因素,这两个压力放在一起,就使中国经济减速不可能很短一段时间内就能转变过来的。

 

    很多人问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前景怎么看,会不会是V型,政策刺激一下就回升。有人说会不会是U型,虽然会在底部待一段时间,但是会回升,现在我们找不到什么时候以什么原因会回升,经济要飚上去,总得有个原因,我们找不到。对于中国经济,从我们目前掌握的数据,通过定量定性分析,我们觉得是L形,中国经济上半年下滑,但是到下半年有望见底,开始不往下滑了,会横着走。但是最近我们对这样一个结论,觉得可能还要往后推迟一个季度,就是三季度有可能会稍微再继续下滑一点,只不过下滑的幅度可能会比前两季开始收窄。今天关于7月份的第一个数据出来了,就是中国制造业PMI数据,只有14%点几,这个创了15个月来的最低。大家希望7月份比6月份好,但是从最新数据来看并没有那么好。汽车行业、钢铁行业7月份都安排了检修和工人休假,都是主动减产能,7月份的数据不会好看,那么背后我们对中国经济走势,到底你们是怎么预测的,我们有中国经济的先行指数。9月份领先指数、6月领先指数,3月领先指数,分三个层次看中国未来经济走势。

 

    从过去所有的指标中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最最关键的指标是看什么东西?看固定资产投资的新开工项目和房地产的新开工项目。这两个新开工项目是关系到投资的后劲,关系到经济后劲。我们先看看房地产新开工的项目。刚才我们说销售好转了,是不是房地产对经济负面影响的警报解除了?没有。影响GDP的不是看卖房子,而是看造房子,也就是房地产开发。从这张曲线可以看出来,2013年这个指标增长是9.8%2014年是16%,今年上半年增长10%,那么这个指标到底是上升还是下降呢?关键看房地产的三个先行指标,第一看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购置面积,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同比,2013年增长8.8%2014年下降14%2015年上半年下降33.8%。第二看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2013年增长13.5%2014年负增长10.7%2015年上半年下降15.8%。第三个是看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2013年因为房价涨了5%,所以开发商到处找钱,资金到位增长高达26.5%2014年几乎是零增长。

 

    从这三个指标看,房地产现在没有说没什么希望,下半年不会有明显的好转。另外一个,中国的产能过剩,这个没什么指望,下一步我们就要看什么呢?就要看基建,政府投钱搞的基础建设怎么样。现在基建工程迟迟不开工,现在发改委调研,说中央给你们补贴的钱,项目也批了,资金也下了,土地也批了,为什么不开工。地方政府回答说:过去我们一到经济不好了,中央号召我们开工,我们是先上车后补票,那个做法不规范。现在依法治国了,我不能够先上车后补票,我再这样干,犯了错误要受处分。有些地方政府回答没有钱,以往地方的钱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卖地,土地财政、房地产这个现象,地方的地卖不出去。第二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地方先征后免。现在地方不给优惠政策了,很多谈好的项目人家不来了也不再谈了。第三个是地方融资平台,像广东省能源投资公司,广东省交通投资公司,从省到市到县,甚至到镇。我问镇政府的人,你们借钱做什么?做新农村建设,给农民建别墅。中央领导看了之后,表扬工作做得很好。过去大家认为反正是给共产党做事,我还不了,最后财政部肯定会兜底。过去这只是传说,今年是真的了,因为对于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我们出了个文件,说要把它消灭了,一部分归财政部管,一部分由政府机构变成真正的企业,市场化管理。银行吓坏了,不给贷款了。最近我们中央为了保增长,新开工项目赶紧开工,中央开始放松政策了,把今年地方政府到期的2.8万亿债务保下没有还,开始发一万亿,不够,又发另一个一万亿,还不够,最近准备发第三个一万亿,借新还旧,我们一看,发改委批了这么多项目,都不开工。问铁路公司,铁路公司说地方政府不帮忙征地,问地方政府为什么不征地,地方政府说它不拿钱,我怎么给他征地。过去是拿钱垫资拆迁,但是现在自己都没有钱了,他不拿钱我拿什么拆迁呢。所以表面上审批的项目很多,但是实际很难开工。今年1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只有11.4%。中国的L型经济图有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下半年。

 

    L型主要是三个原因,政府出这么刺激政策,总会见效。在今年下半年,政策效果会更加积极显现。中国过去有个经验,就是货币政策放松以后,货币放松还不行,什么时候见效了,标志是什么,市场利率不再上升,利率开始下降,这就表明货币政策见效了。上一次利率不断走高,去年的二季度末,全国贷款平均利率是7.26%,三季度定向宽松,三季度末利率反而走高到7.33%,最后没有办法,1126号全面降息,最后四季度利率降到了6.92%

 

    下半年经济企稳,政府出台了这么多政策,管用不管用,除了国内情况,还要看国际情况,最大的因素就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举一个例子,去年年初原油106美元/桶,6月份以后暴跌,当它跌到70美元/桶的时候,你去抄底,等你买完了,又跌到44美元/桶。当油价逐步企稳,其他的大宗商品也会跟着企稳。但是这两天又开始跌了,尤其是黄金,最近跌的更凶。这次由于美元指数又升,大宗商品开始跌,如果又跌,这样就会变成死结。

 

    原来是想房地产好转以后,几个月以后就可以拿地建房子了,过去可以,现在不行了。现在开发商可能也知道90后的人口少了,所以也很少去拿地了。最近国家出台的政策,房地产开发商更主要的是想把库存卖出去,而不是去拿地。所以老经验不管用了,下半年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可能也不现实。

 

    这些都放在一起,我们仍然坚持L型的走势,但时间稍微往后拖一点。中国经济什么时候U型,U上去,就是靠短期的进一步放松银根。这个就是买来了改革的时间、转型的时间,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放松,还有包括很多人认为利率降到2%,历史最低点,是不是就没有空间了。我们政策宽松还是有空间的,但是它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手段,只有靠什么,靠我们装上科技的发动机和一带一路的新规划。

 

    目前我们的经济问题,最麻烦的是资金流不到实体经济。原因是老的金融模式不管用,过去在大工业时代,资金流入到实体经济就是靠银行放贷款,银行怎么放贷的,抵押贷款。我有时候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领导开玩笑说:你们应该改名,叫中国工商典当行,中国建设典当行。抵押贷款是典当行干的,银行应该搞信用贷款。他们一个行长跟我说,中国这么一堆骗子,谁敢搞信用贷款,都是搞抵押贷款。过去我们也有资产和抵押,同时银行也没有本事搞信用体系建设。2013年现在当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产能过剩,它自己贷款需求就少了,谁有贷款需求?第三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科技企业。可是这些企业最大的特点是轻资产,工业是重资产。它最大的资产是人才,人要跑了,资产就只剩下几台电脑。银行要它抵押贷款,它没东西可抵押。这个时候中国金融必须要进行为经济转型而配套的转型,第一个小转型就是要把抵押贷款变成信用贷款,怎么可以做到这点?靠互联网、大数据。最近马云搞网上银行,他就是用大数据来调查贷款人的信用。利用在工作中、生活中无意留下的各种信息,用各种算法算出来,你这个人诚信程度怎么样,给你一个授信额度。信用贷款在大数据的支持下,可以变成现实。现在已经有五家企业开业了,我们不希望新办的民营银行学老银行的做法。像马云的网上银行没有什么员工,什么都是靠计算机,它是机器人贷款,大大地节约成本,而且它最大的特点是快,传统商业银行贷款要等审批,等审批下来之后,可能商机已经过去了,而马云的网上银行可以大大激发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真正把资金引到久旱的中小企业中去。

 

    除了这个,还要靠资本市场为高端服务业、现代制造业、现代信息产业来融资。这些企业到资本市场发债发股份,他们都可以讲故事。哪怕我今天是亏损的,你老老实实告诉大家,我有一个好的技术、商业模式,你们把钱借给我,如果干成功了,你们可以跟我一起发大财,我就是中国未来的三星、中国未来的苹果。如果你真的买了中国的三星,有可能真的骑上黑马,将来肯定发大财了。

 

    中国需要资本市场,这次阴差阳错,中国的股票市场大发展。我们需要发展资本市场,就是因为实体经济投资,各种成本都升高之后,实体经济赚不了钱。我们为了稳增长,把资金成本降下来,炒股的条件成熟。炒股跟劳动力成本没关系,跟环保成本没关系,甚至搞实体经济,连政府的科长也要联系好,但是炒股跟科长没有一点联系。如果证监会坚持原则,后来的风波就不会发生了。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做融资融券,只是券商自有资本金和股票,这个范围很有限。但是股市一涨,就出现了一个恒生的场外配资软件,少数券商把这个软件接入市场,结果这家券商的交易量大涨,成了全国经济的第一名。证监会一开始是查它,本来如果证监会当时坚持把它拆掉,那就没事了。但是这时候有人说:这东西是不是创新呢?然后证监会说:我们只是例行检查,没有说要拆。证监会这句话一说之后,其他的券商都赶紧做起了场外配资,不然生意都给抢走了,场外资金如果通过配资流入股市,那这个杠杆就大了去了。等到股市疯起来之后,证监会准备拆了,还没有发话,就使了个眼色,结果大家就蜂拥朝门口跑,门口只有这么一点点,然后就发生了踩踏事件。没办法,证监会只能救市。这次事件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中国资本市场不是散户玩的地方。我们应该把资金交给靠谱一点的机构,由他们专业的理财。我相信经过这次风险教育以后,大家会知道什么叫期货,什么叫做期货避险工具,怎么可以运用期货,跌的时候还可以挣钱,大家确实已经知道做空也可以挣钱,我就讲到这,谢谢大家!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
字体: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中国经济热点
Copyright © 2002-2024 天下粮仓www.cof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0697616 传真:010-64820990 E-mail:service@cofeed.com
京ICP证070040号 京ICP备1100033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