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策引关注 ICE反弹高度可测

  近日,ICE盘面重心不断上移,12月合约再次上试72美分关口,外棉现货报价也紧跟向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6月中下旬以来美棉各主产粮区天气干旱,业内对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减产的担忧加重;二是上周末USDA公布的美棉实播面积同比下滑14%以上;三是中国用棉企业、贸易公司在ICE主力降至65美分附近时入市抄底,数量虽然不大,但给了国际棉商和投资基金信心;四是上周末欧盟峰会达成短期利好,欧债危机得到喘息之机;五是中国国内各棉区6月份天气状况不理想,长势和产量的预期均有所下调。
  7月3日,某棉企青岛港印度棉S-6的报价为18000-18100元/吨、MCU-5的报价为18200-18300元/吨,受ICE小幅上涨和国内郑期、撮合上涨的联动效应引发报价上调100元/吨,远月船期外棉的涨幅略大,但总的来看,因棉花进口配额的不确定较大,一些国际棉商选择将货放在印尼、马来西尼及印度、巴基斯坦等港口暂时作为中转。一旦中国政府7月份增发100万吨棉花进口配额,从东南亚移港只需5-7天。
  部分外商和进口企业普遍认为,7、8月份国家调控政策非常关键,是否按棉纺企业的呼声增发进口配额和低价抛储成为影响市场走向的主要因素,而需求和消费、出口难对棉价形成有力支撑,棉价上涨只能依靠政策和资金的推动,下游市场仍将被动接受。从调查来看,7、8月份即将到中国主港的棉花主要是西非棉、美棉和少量印度棉,澳棉和巴西棉的船货并不多。某浙江进出口公司表示,该公司在三大主港(青岛、张家港、上海)的保税棉现货数量在3.5万吨左右,以印度棉和美棉为主,但因缺少配额,只能联系棉纺厂和贸易公司自带配额港口提货,3-4万吨美棉合同后推至明年3月份以后装船,目前每天只能出3-8个柜的印度棉,等级稍高的美棉和西非棉更不好销。
  针对ICE近日走势,大部分外商和进口商认为仅仅是反弹,是对大宗农产品上涨和经济层面短暂回暖的合理反映。值得关注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7月2日的报告称经济增长减速的态势正蔓延至欧洲以外国家,美国经济数据也引发投资机构对其经济复苏过程的担忧,中国和美国的PMI均呈下行态势,中国、印度等棉花主体消费国对棉花的需求持续缩减,因此ICE期货12月合约将在75美分附近遭遇较大阻力,棉商和贸易商需抓紧机会销售现货。

本文关键词:棉花
字体: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棉花热点
Copyright © 2002-2023 天下粮仓www.cof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0697616 传真:010-64820990 E-mail:service@cofeed.com
京ICP证070040号 京ICP备1100033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