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OC:油脂油料市场发展展望论坛

 

  大连商品交易所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于2017年11月15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联合主办“第十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
 

    专题论坛2 :油脂油料市场发展展望

 
  主持人: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粮油交易总监 周密
 

  1. 2017全球油脂油料市场现状

 
  2. 影响当前油脂油料价格的主要因素

 
  3. 2018市场发展展望

 
  论坛嘉宾:

 
  1.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 曹智
 

  2. 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产品与市场发展高级执行副总裁 陈成辉天乐
 

  3. 中粮集团油脂部风险管理副总经理 栗燕川

 
  4. 摩麟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 陈岩

 
  5. 美国德贝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策略师 万旭

 
  6. 艾地盟(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交易总监 司尧
 

  以下为文字实录:

 
  周密:各位,非常高兴从手接过麦克风来进入讨论的环节,这一次非常荣幸有请到嘉宾上台,他们是: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信息处处长曹智;

 
  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产品与市场发展高级执行副总裁陈成辉;
 

  中粮集团油脂部风险管理副总经理栗燕川;

 
  摩麟商贸(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陈岩;

 
  美国德贝期货经籍公司高级策略师万旭;

 
  艾地盟(上海)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区交易总监司尧。

 
  这个环节一般是大家参与热情都比较高的一个环节。在这里讨论环节的开始之前,照惯例我们要提醒一下,所有的嘉宾发言只代表他们个人,并不代表他们所在的公司。同时我们在座有些嘉宾,如果因为合规的限制,他们对于有一些问题可能不能做非常精确的回答,那么也请下面的听众,在座的诸位能够包容、谅解。

 
  我们还是依据老的惯例,由我向每一位嘉宾问一个问题,在他们相关的领域,然后我们会进入到这个提问环节,工作人员会把大家手上应该有提问的问题卡,填写了之后,会送交到我这里。

 
  我们现在开始。第一个问题,我们从远端开始,第一个问题是提给埃德蒙(上海)管理有限公司的司尧先生,因为在座的很多都是中国的客户,最主要的就是中国的客户,因为对于豆粕是一个差不多快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地,作为艾地盟(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的豆粕市场上也有众多的参与。
 

  我想请问一下,您对豆粕基差怎么看?能不能做一些相关的分析,给我们台下的听众,谢谢。
 

  司尧:首先谢谢大连期货交易所给这样一个机会和大家交流。关于国内豆粕基差和国内市场的相关性是非常高的。大豆到港量较前几个月有大幅的下滑,这主要是由于美国夏季飓风的问题,还有一些美国密西西比河部分支河水位偏低,导致一些驳船的运输问题,所以导致了部分的船期延后。现在也有我们注意到,可能10月份有一些部分的工厂的开机率也受到了一些影响,整体的豆粕的库存较前期有一个相当幅度的下滑。这也解释了现在为什么我们看到现货市场的豆粕基差有这么坚挺的一个原因。
 

  随着后期的整个运输和物流的改善,我们也看到了10月份包括11月份,整个装船量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总体来看,我们觉得整个1月底之前,大豆的供应还是相对来讲比较充足的。需求端其实我们也看到了,近期的整个需求也是非常旺盛,同比的需求也有相当比例的增长。但是今年冬天,可能新一轮的环保的巡查,会是一个比较大的变数,可能主要的今年的影响的地区还是河南、山东包括京津冀,这些可能今年会有更严格,然后更细的一些环保的监管措施。这一块可能也会影响到一些油厂正常的开机包括提货。这一块对于基差后期的走势会存在一些变数。

 
  我简单说一下关于大豆方面,其实大豆方面我们也看到,南美的播种的前期,可能受一些天气问题影响,整体的播种进度不如去年。但是还是维持在一个五年的平均的水平。这一块我们认为整个农民卖货的意愿,还是更多的受CBOT包括美元和雷亚尔走势的影响,但是美国方面我们看到整个的收割已经基本完全结束了,现在市场处于豆子都流入了压榨的库存,流入了商业库存。可能这块农民卖货的意愿,更多的他们会受希望一个预期比较高的基差来提高农民卖货的意愿,因为已经是一个顺差的市场了,这一块我们感觉整个的收割的压力已经结束了。
 

  再就是说一下可能我们近期也比较关注的一个话题,部分的工厂在转基因证书上有一些问题,可能会对近期基差走势有一个支撑的作用,总体来看,我们认为基差可能还是近期维持在现在一个价位的水平。
 

  还有一个,我们最后看的今年有一点,运费在整个CIF占的比重非常大,后期的运费的走势可能对整个CIF价格的波动影响会比较大一点,这基本上是我个人的观点。

 
  周密:如果我总结一下这个观点,基本上是国内大豆供应的压力基本体现,但是需求的话还是比较旺盛。同时我们有转基因管理条例,以及环保督察的深入,因此对于豆粕基差有一定的支撑,美国的农民也在兑现的过程当中。
 

  谈到美国大豆,因为这个市场和美国大豆的价格,在过去的两年在相对比较窄,也有溢价的空间,波动了挺长的时间。大豆的溢价一直在比较高的水平。

 
  周密:同时大豆玉米的比价一直也在比较高的水平,因此,我们下一个问题就问来自美国的德贝期货经纪公司高级策略师万旭先生,在美国的耕种面积是什么样的情况?明年大豆和玉米之间,他们应该会怎么选择?您是否给出您的预测?
 

  万旭:谢谢主持人,首先感谢大连商品交易所提供这么好一个机会,来参加这么一次盛会,能有这个机会认识这么多行业内的精英,这对我自己本身来讲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关于您讲到的关于明年的耕种面积,这个问题,我觉得其实比较有意思,因为很多人在问这个问题,我们本身来讲,像我们公司是做经纪业务的,当然,也有很多国内的客户,这个时候一般是美国,刚才这个司总也讲了,其实农民根本不关心明年种多少,首先是要把货卖出来,但是这个时候大家都很关心明年种多少,大家都对这个大趋势很关注。从我个人的经验来讲,其实这不仅在中国,在美国也一样,也有很多大的机构,他们也在根据USDA出的最新数据不停的调整,无论是各个方面的需求,还是供应这方面的预期。
 

  对于耕种面积也是他们预测的一个重点之一,其实现在在业界里面基本上他们的看法是大概在8600万-9200万这个区间之内。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讲,说老实话,我对这种预测从事不是特别感兴趣,因为这个东西太空了,谁知道明年种多少?巴西是什么情况还不知道,我们明年的天气情况是怎么样,单产怎么样,这个变数我觉得太大了,所以这个话题很好谈,也很不好谈。
 

  我自己的观点是还是要从多个维度来考虑这个话题,我觉得目前业界上比较流行的看法就是通过大豆跟玉米的比价来估,从前两天来讲,在公布报告之前,美豆价格还挺高的,大家看到10月份和11月份,明显这个价差是对耕种大豆更有利,起码按这个价差,起码是9200,结果报告公布完了以后,前天就开始暴跌,所以我还不知道他们改没改变看法。所以我一直对这种用比价的方式预测耕种面积不是那么感兴趣。
 

  但是我觉得有一个趋势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从2012年以来,美国八种主要的谷物耕种面积基本上是在一个往下走的趋势,而且对应价格的走势来看,在2012年跟2014年,美国八种谷物的耕种面积,总面积大概是2.57亿左右,但今年,这个数字一下降到2.5亿左右,应该是2.4亿左右。但今年的经济情况,大家可想而知,我们跟2012年还是无法比的,2012年是大旱之年,2012年是什么价格,现在是什么价格。总体而言,耕种面积在下降,大豆的面积还是在增加,但是还能增加多少,我觉得不能脱离大环境考虑这个问题,这是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
 

  第二个因素来讲,美国主要的是,如果你要从纯数量来看,这种农场的数量,这种小型农户的比例总数是在绝对高的一个比例,它能够占到所有参与到农业生产总量人数的80%左右。但是它的量可能只能占到20%,这种绝对大的农场占的比例是很大的比例。
 

  第三个,我觉得要关注一点的是我们要紧跟USDA的走势,我打一个比方,你看今年在年终的时候,USDA的首席经济学家沃克森,他在国会做关于农产品(000061,股吧)经济方面的报告,他当时给了一个说法,预计今年的库存,因为今年大家都知道,其实是大供给、大需求的一个背景,他当时给了预测,就是库存会小幅增加,最终库存会小幅增加,然后预计农场的收入会有所降低,预计农场的平均价格大概在9.3元。前两天刚刚出了11月USDA的报告,我就看了它给农场的区间价格还是8.4元到9元多,正好9.3元,我觉得大趋势还是要紧跟USDA的步伐来走,有些人质疑它,我觉得做这一行,最重要的就是要分析供求平衡,我觉得USDA多好,每个月都把供求平衡表摆在你面前,就这么几大块,出口、压榨。大家的解读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总体来讲我觉得这个数据,有了这些数据,对我们来理清楚未来的市场走势的脉络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明年来讲,具体的播种面积,我觉得从目前我的理解来讲,我更愿意用一些现在市场上已经有的数据,或者说USDA已经做出的前期判断,作为我的一个预测方法,或者这样说,我觉得大家可以没有必要想大概要种多少,你不要想,2018年美国要种多少的面积,要种多少大豆才能够满足2018年、2019年的需求,我觉得可以从这个方向考虑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假设,USDA自己也在说,因为目前的美国农业,尤其是农场方面的收入也是在下滑的,从2012年-2017年,农场里面,他们的收入下滑30%,这也是USDA自己的数据,而且目前农场里面的债务跟资产的比例,近三年来一直维持一个上升的势头,现在是40%左右。1985年的时候出现过一次农业危机,当然,目前这个比例还没有这么高,但是这个趋势值得关注,连续三年往上涨,如果我们把价格打得太低,很明显,农民会受到很大的冲击跟伤害,我觉得这不是符合美国本身的农业利益,这个大家可以有一个自己的解读。

 
  对于我自己来讲,我就估一下,我就目前跟供求方面的数据,我可以简单的跟大家估一下,其实大家都可以算一下,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明白的,美国的农场大豆成本,基本上这些可以估出来,是9.5元、9.8元,好一点的话是10块钱左右,美国这些东西都知道的,根据目前已经有的成本价,然后你再看一下目前对明年市场需求的前提,因为需求,农业部的报告基本看出来,基本预测每年中国的出口需求增加3%,它是怎么来的?它预测中国目前蛋白需求,就是豆粕的需求每年增加8%,这都是农业部报告里面自己写的,你照着这个去估,这个需求是多少,今年大概需求42亿、产量44亿,咱们预测再加3%的需求,大概42亿多一些,农产的成本已经有了,需求量大概也能估出来,库存使用比是9.5元、9.6元,目前这个情况来看,跟2015年,2016年很像,大概平均也是这个价格,你把它反推进供求平衡表,反推出来算,很明显,大概这个量就是在8900万-9000万英亩之间,就这么一个数字,只有保证这么一个耕种面积才能满足这个需求。
 

  当然这个只是丰收面积,实际的耕种面积是多少,大概可能会有1%的差距,但是我觉得总体来讲,大概与今年是一致的。对这个库存的略微增长预期,在这一个前提下,大概是这么一个水平。但是这个我还是想说估明年的耕种面积,这个太早了,你还是要看很多的东西来。
 

  首先你要看出口,目前的出口情况是怎么样,刚才其实很多人在提,大家都对于出口很担心,其实我觉得这个还是要再看看,因为现在太早了,我们从USDA的数据来看,我的解读可能跟大家来不太一样,我觉得从实际装船的情况来看还不错,还可以。什么不好,是未装的数量,我们订单少。订单少有很多原因,可能有物流方面的原因,也有市场的原因。大家经过这么几年的洗礼大家心理都成熟了,南美有货我干吗这么早去推你。

 
  但是我提醒有几个方面和大家共享一下,第一,对于国内的需求,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基本上在一个正轨的当中,都是觉得好像没这么多,最后发现远比想象的要好。第二,从农业部报告本身的走势来看,11月报告公布的出口数字,近20年来看,基本上它是大概率的低估了出口的需求,20年来基本上都是只有6次是高估的。也是正因为如此,在对于11月份报告这个最终库存的预测上面,农业部也是大概率的高估了这个库存。这个是从概率方面来讲的。
 

  除此以外,我觉得大家还得关注南美的天气,这个到时候我们大家会有解读,我觉得现在谈南美天气太早。我个人的看法,关注两个报告,第一个,是USDA明年1月份会出一份美国冬小麦的耕种面积的报告,这个对明年大概美国大豆玉米要种多少,会有很强的指引作用。第二,就是明年2月份的农业论坛。在此之前,大豆再大幅度增加面积的可能性是不大的,目前从谷物的整体的种植趋势以及大豆玉米的轮种来讲,通过走访美国农民的结论,基本上这个就是他们种50%大豆,50%玉米已经是极限了,今年也是在这个水平。
 

  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就是单产的走势,但是单产的走势,我觉得这个要大家稍微评估一下,要看一下。对于我自己来讲,因为单产的调整,对这个行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看看单产评估。基本上12年以前的单产是一个走势,12年以后的单产走势基本都是立着涨起来的,12年如果不是大旱的话,单产会涨成什么样。今年来讲,我觉得农业部给的趋势单产47、48我觉得比较保守。但是我是觉得,比较宽心的是他最终还是定在49.5,我觉得这还不算离谱。
 

  所以如果每年大概还在将近48、49这个水平的话,这个从另外一个层面的话,也能够对应我目前作出大概的8900和9000的播种面积的预测。
 

  周密:如果总结一下的话,现在预测美国明年的面积还为时尚早,因为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我们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了解。但是如果单纯从现在的种植收益上来说,农民的收益情况是在恶化的,因为毕竟这两年大豆是在相对低价的区间,因此会抑制总的种植面积增加的幅度,所以因此在另一方面考虑到中国的需求在持续的增长,业界持续的低估中国的需求。最后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大豆面积增幅不是特别大,但是需求反而有可能超出预期的情况。

 
  谈完了美国,我们再转回到国内,应该说从去年开始,传统我们谈业界,不管是商业的参与者还是基金的参与者,对于期货的套利,三个主要的油脂品种之间的套利一直是非常关注,豆棕价差等等都有非常多的参与。但是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很多历史经验都是被颠覆了。一方面我们看到豆棕价差,去年的时候缩到为零,到今年豆棕的价差没有扩开,为什么会是这个情况呢,这个问题留给摩麟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的陈岩先生。

 
  陈岩:谢谢大商所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来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刚才周总所问的这个问题,其实我这段时间既有困惑,然后也让我觉得很有意思一个问题。在这儿我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其实我们从豆棕价差为例,其实我们一般在做比价关系的交易的时候,我们惯常的思维,先找一个供需相对比较稳定的品种,然后站在供需相对比较稳定、弹性比较小的品种视角上,去观测供需弹性比较大的品种。

 
  其实在2016年以前,我们做豆棕价差的时候,全是站在豆油的角度,然后来观察棕榈油,主要是在那些年,中国大豆、蛋白的增长,相对来讲处在一个比较均衡的综述,而棕榈油受产地供应的增加,它的供应的弹性相对大一些。所以其实在2016年之前,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在交易的。
 

  问题在于这种相对的关系,从2016年出了变化,我们突然发现,我们觉得之前弹性相对比较小的慢慢的弹性变大,而我们觉得之前弹性大的那条腿,反而弹性变小了。具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觉得一个从大豆和豆油的这边来看,随着这两年,16年和17年中国蛋白增长的快速发展,包括其他一些替代蛋白品种的受到进口政策的限制也好,受到自身的供应情况的影响也好,导致中国的大豆的压榨出现了一个比较快速的增长。

 
  所以突然国内大豆压榨所产生的豆油,在这两年之间出现了一个比较大的增量。反观棕榈油这边,2016年是受厄尔尼诺影响是比较大的年份,所以产量不但没有出现增长,还出现了下滑,2017年尽管产量有所恢复,但是站在全球的角度,印尼包括欧洲等等国家,这些国家由于消费的需求增加的比较快,所以反而使得这些增加出来的棕榈油的产量对上了一个相对来讲比较刚性的一个需求。
 

  所以我们站在国内的角度,反而觉得棕榈油这边变成了一个供需弹性相对比较小,而豆油是属于供需的弹性相对比较大的品种。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像去年,我觉得去年相对还好理解,因为去年棕榈油的产量下滑的比较厉害,所以我们极端的情况都是打平了。今年做交易的这些投资者,都觉得棕榈油按说产能是恢复的,反而豆棕的价差反季节走了缩窄。我觉得受这个影响。
 

  我想展望一下2018年,可能如果我们看这两条腿,这两条腿的弹性都会增加,所以豆棕价差会是波动和意外都比较多。我想提醒大家,有这么几点需要关注,你会从大豆的情况,豆油的情况来看,实际上大进口、大供应的格局还会持续的维持。另外一个变化量棕榈油也是这种情况,2018年也会维持一个大的供应增长。但是季节性相对来讲比较明显的这么一个格局。
 

  所以我想这个价差在2018年,我相信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交易机会和很大的收益。谢谢。
 

  周密:谢谢陈岩先生。过去我们依赖的经验,随着中国大豆进口的增长,可能在今天已经不是特别的有效,所以我们需要依据新的市场情况,也就是说有更多的本地压榨豆油替代进口豆油,以及相对刚性的棕榈油需求之间的关系重新定位豆棕价差之间的问题。
 

  下一个是问到中国最大的压榨集团中粮集团,他们的市场份额在中国大豆压榨行业是属于第一位,以中粮集团的视野来看,对未来一年,中国大豆进口的数字怎么预测?对于中国整个压榨行业的利润是有什么样的前景?我们有请经验非常丰富的栗燕川先生给大家作介绍。
 

  栗燕川:非常感谢您的问题,这是非常好的问题,关于榨利是我们每天都面对的事情。我们的预期比USDA的高一些,我们大概的预计放在1亿吨,首先对国内的豆粕消费还是相对看好,现在整个养殖结构来讲,从饲料配方来讲,从国内杂粕的供应来讲,我们觉得这个豆粕消费还是会保持着很好的增长率。
 

  其实过去两三年中国始终面临一个问题,都是预计在6-7%,到年底发现都是10%以上,相对于2016年,2017年也是这样的一个增幅,我们觉得2017年的豆粕不会特别低,还是保持一个高速的增长。今年的一个结构问题,因为国家涉及到一些菜油去库存,在今年下半年,前期抛出来的大豆,产区抛出来的菜油最后都要换成货币换回去,在2017年,2018年下半年,除了中国的需求以外,我觉得进口应该是在1亿吨,这个是跟USDA的报告不一样的。

 
  于压榨利润,首先从11月、12月、1月,整个国内的状态是整个供需平衡略有压力的这么一个状态,前一段时间,国内看到中国的大豆预报11月份接近1000万吨,12月份950万吨,1月份接近800万吨,12月的基差,然后下游对压榨马上变差了,当时的现货榨利油厂还在280到300,150还有盈利的情况下,盘面还有40、50块钱。在华南地区我们计算以当时的盘面榨利计算,要亏本100以上。其实在心态上大家已经是一个很悲观的态度了,在盘面上的反映出来了,这是当时的情况。其实这么多的大豆,首先有一点是中国不缺大豆,但是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还有几点变数需要保留。第一就是我们刚才说的豆粕需求,我们看到整个10月份的豆粕需求又非常好,增长同比又在8%到9%左右,我们又看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豆粕需求,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前期下游由于对12月、1月状况压力比较大,产生了比较悲观的想法,始终也是前期对价格始终有点偏空的判断,这些因素导致下游保持非常低的库存,始终在等待更好的去补库存的机会。所以这个就是因为今年春节是2月16号,现在留给下游春节前备货的空间不是非常多,所以一定会有一次增库存的过程,所以下游又是去到一个库存非常低的情况。
 

  第三,我确实发现12月、1月基差已经开始上涨,这个成本是个支撑,这对榨利也是个支撑因素。
 

  这三点变数是市场的原因。
 

  还有两点的非市场原因,一个是有华北如果天气不好,环境不好,如果出现限产,我们就可能发现,我们有大豆,但是产能不让释放,这样都豆粕也是缺的,榨利也不会差。可能拿证不会那么多,导致无法卸货的原因,这些都会榨利产生一些支撑因素。
 

  所以整体看,我们单从供求来看,整个中国的榨利程度应该11月,现在还是偏紧往偏松过渡,到12月变成平衡式,1月单看供求是有些压力,但压力并不大。在这种压力下,油厂压榨大豆可能平手或者略亏30块钱的状态。然后基差可能也是在50左右,大概是目前这么个市场状态。
 

  但是后面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变数,如果南美天气出现问题,大豆出现单边价格上涨,下游出现了备库存的情况,同样在库存情况下,豆粕到底是在油厂里面还是哪个手里,如果下游都在增库存,下游把库存增加的三到四天,或者增加了比较大的水平,这样国内的豆粕有压力,这样油厂会在12月或1月有平手或略微盈利的情况。但是如果USDA的盘面振荡式或者是偏空的走势,下游始终保持低库存这样也并不是太好,可能油厂会亏30块钱到50块钱的情况。这是三个月的情况。

 
  因为半年的上半年都是1-6月是中国的一个豆粕使用淡季,在这个阶段是产能大于需求阶段的,明年2、3、4、5榨利不会很好的情况。
 

  关于这一年的榨利判断,我们认为最近每年过去几年,每年的中国豆粕增长率在10%左右,中国的压榨产能在3%-4%的增长,最近几年是中国的对豆粕的需求这个状况是在不断好转的,现在的压榨行业和四五年前不一样了,四五年前,如果说是个过剩,而再加上融资商的进口,油厂的日子是很难过的,大部分榨利是亏损状态。但是至少在下一年度,随着豆粕需求保持增长速度的话,这个压榨行业现在是一个产能略大于需求,是一个相对比较健康的。所以从整个一年来看,我觉得整个油厂的榨利不会太差,就像过去两年所表现的一样,每年在好转,从全年来看,榨利不是很差的水平,还是保持偏好的状态。

 
  周密:非常感谢栗燕川先生,如果总结一下,栗燕川先生的观点和前面几位嘉宾也是不谋而合,首先谈到中国的需求,目前看他的预测会比USDA上的数要稍微高一些,这和万旭先生谈到的通常会低估中国的需求也是一致的,也谈到近期的供应情况,环保以及转基因管控的升水,和之前谈到的也比较像。作为也是压榨商的一员,听到栗燕川先生压榨环境相比几年前有比较大的改善,我也是深有同感,曾经有那么两年,在会上,我们谈到压榨利润的时候,都是大家见面基本上只有叹气,原因是当时的利润确实差得比较多,但是这个情况,随着行业的整合,随着供给侧的改革,基本上也有比较大的改观。

 
  在下一个问题之前,在座听众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填写提问卡,工作人员交上来,这样可以节省操作时间。
 

  下一个问题是关于棕榈油的,问题在于对于棕榈油来说,在过去两年,坦白说有很多行业的精英在棕榈油的操作中面临了比较大的困境,厄尔尼诺非常严重的,大家都预期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棕榈油减产,一直没有减下来,等到厄尔尼诺的现象消失的时候,这个产量恢复不起来,这个情况为什么有这样的情况?您对于马来和印尼的产量变化有什么样的判断?以及作为大马交易所,您对于我们这边的投资者,以及产业客户怎么样利用期货以及棕榈油的期货进行套期保值以及交易?您有什么建议?我们听听您的见解。
 

  陈成辉:谢谢周总。
 

  至于棕榈油的生产量方面,明年焦点还是在天气方面,因为明年会有所谓的拉尼娜现象,拉尼娜现象等于会有一些降雨方面,雨水对棕榈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棕榈油非常需要雨水的产品,雨水丰润的时候产能会增加,所以明年的拉尼娜的现象比较轻微,供应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反弹,明年一些专家也预测,如果拉尼娜现象比较轻微的时候,生产量会增加600-700万吨左右。在另一方面,如果拉尼娜现象下雨量比较剧烈,比较大的量,对生产棕榈油方面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因为在收割方面,如果一些淹没的情况出现了,收割是非常困难的,非常困难的时候就导致生产量会降低,就像在2011年和2012年的时候,拉尼娜现象下的雨就比较大,导致很多地方都淹没了,淹没了就导致了收购棕榈果实方面有一些问题,导致这个量就减少了很多。

 
  我们马来西亚的棕榈油期货方面,最近几年发展也是不错的,在持仓方面有1万多手,在成交方面大概有20万手,在套期保值方面还是可以做的,在我们交易所。在期权方面,我们棕榈油的期权,现在已经上到有10万手,所以在这个方面还是有机会让国内的一些参与我们的市场。
 

  周密:如果总结一下,陈先生的主要的观点是,现在基本上有拉尼娜的信号,如果这个信号被确立了,我们可能见到整个东南亚和马来西亚和印尼的降雨比较冲破,这和比较高的棕榈油产量有比较大的相关,降雨也会导致物流以及果实的采摘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方面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对于大马交易所来说提供的衍生品,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进行套期保值,以及进行投资的渠道。
 

  最后一个问题,最后也是一个相对比较难的问题,给曹智处长,这个问题关于中国国产大豆,这个问题为什么以前相对来说中国国产大豆的供需在市场里面,它的影响没有那么大?但是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一方面慢慢的在减少玉米的种植面积,另一方面是鼓励大豆的种植,会不会在未来的两年或者三年的时间段内,我们会看到这个国产大豆又重新大规模的回到这个压榨市场中间来?想听一下曹智处长对于这个问题的见解,谢谢。
 

  曹智:谢谢主持人。首先感谢,因为这两天在广州见了很多业内的朋友,跟他们聊了很多国内外的供需趋势方面的判断,我觉得对我自己去判断国内外的价格走势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这里也感谢大连商品交易所提供了这个平台。
 

  刚才周总问的这个问题是涉及到国产大豆,确实,国产大豆在这几年间整个产量,包括流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先介绍一下我们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对国家大豆供需的一些判断,我们都知道这几年我们中国的农业政策总体方向是供给侧改革,结构调整,国产大豆也是这里的一个主要环节。经过两年的调整之后,今年的国产大豆播种面积确实是出现了大幅的增加,按照我们最新的预计来看,中国2017年国产大豆的播种面积会达到330万公顷左右,比去年提高630万亩,大概增长的幅度是15%。在今年7、8月份,由于在东北、华北地区,光、水配置比较好,单产也是在提高,这样来看,产量是放在1440万吨,比去年的国家统计产量1300万吨左右高出140万吨。这1440万吨左右的国家大豆产量里面,大概有1200万吨-1300万吨会流向食品领域,包括我们吃的一些豆腐、豆芽,还有一些蛋白,这个蛋白的消费。这样的话,剩余的部分会留流向于压榨,这是当年产区的一些情况。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还会看到一个新的因素,我们国家大豆现在正处于去库存的阶段当中,也就是说我们会看到在2008年之后,我们实行的临时收储政策或者其他的国产大豆在今年会大批量的进入到我们的市场当中,也就是说从国家的库存转向于商业库存或者是生产环节过程当中。这个数量,在这里不详细说了,但是这个结果就意味着有很多的国产大豆会流向压榨领域,比如说前两年,我们就100万吨-150万吨的国产大豆进入压榨,但是今年或者明年来说,有可能比这个数量要增加一倍或者两倍。
 

  这种现象的发生很大的一个变化,这个变化反映在我们DCE的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的平均价来看,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DCE原来的定价逻辑改变了,以前DCE的豆一的定价逻辑是定义在食品豆上,我们看到过去一两年当中,DCE的价格,包括与芝加哥的价格差距很大,但是今年来说,特别是今年8月份以后,这个差距就减少了,我们可以看到8月份的时候,DCE的豆一的价格,大概在4000元左右。
 

  特别是今年8月份之后,这个差距就减小了。我们可以看到8月份之后DCE的豆一的价格在3600块钱,下了400多块钱。而同时期芝加哥的价格是,也就是随着国产大豆向榨油领域的数量有一个循环,我们的DCE的就开始向油豆或者向CBOT靠拢了。这是我们看到的很明显变化。
 

  可能这种变化在未来的两到三年当中,都会延续。那么这样带来的结果,DCE豆一的合约和芝加哥合约的走势的趋同性就会越来越紧密。这是我们在现在看到的一个结果。谢谢。

 
  周密:谢谢曹处长,如果总结一下,我们在未来一到两年,见到国产大豆压榨的数量会继续的增长,这个对大连豆一合约的定价模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前相对来说是升水产品,如果是和进口豆子争的话,以后的定价中心也可能会下移,和压榨的大豆进行竞争。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点。

 
  所以一方面我们的需求相对来说是大家都是比较乐观的,但是如果考虑到在供应的来源上,以前我们可能大家忽视比较多的是国产大豆这块的竞争,也许在未来的两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数量也不能被忽视。所以对整体的大豆的进口量以及对于大豆的美国的阶段库存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下面就是在嘉宾问答环节结束之后,下面我们已经进入到观众提问的环节。这个环节中间,我收到了几个问题挺有意思,但是由于后面的会议,因为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紧,同样的宴会厅还要做晚宴的使用,所以可能需要一些布置。我们在这里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能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很有意思,是关于生猪存栏,在这几个月一直在下降,但是豆粕的需求一直在上升,请问豆粕的消费到哪里去了,有哪位嘉宾愿意自动回答这个问题?


  栗燕川:我是比较看好豆粕消费的,其实我们并不认为生猪存栏在下降,可能实际上由于统计问题,能繁母猪的产仔率是上升的。在过去一头母猪生18头小猪,但是现在的水平是23到24头。所以实际猪的整个存栏是上升的。首先看到猪料需求是在上升的,这个是猪料需求,而且上升的空间是很大,今年应该猪料需求同比应该上升了12%到13%左右。这一点就说明猪的存栏并不低。
 

  第二猪价在缓慢的下跌,因为中国豆粕的消费应该是正常的增长的,从这两点来看,猪料的需求放缓,猪价在下跌,猪的存栏并不是下降的。

 
  周密:这我也同意栗总的观点,可能是因为统计数据的原因,现在样本点可能是中小型的养殖户比较多,受到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这部分的养殖户实际上是数目减少最厉害的。但是另一方面,原来有一些样本点覆盖不是特别全的,一些大中型的,特别是大型养殖集团,他们的权重不够大,因此从客观数据的监测上,我们得不出生猪存栏下降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每年豆粕需求的增长。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关于猪肉以及关于国内蛋白需求,这个问题可能是一个更大的全局的考虑,这可能要问曹智处长,中国加大了对美国生猪、牛肉以及DDGS的进口,这个对未来国内大豆的供需的格局,以及国内养殖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国际大豆价格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连锁的反应,请曹处长给我们大家解答一下。

 
  曹智:我们从现在的进口数据来看,今年整个的养殖的产品进口都比较大幅度的提升。包括牛肉、猪肉和禽畜产品,这里面从总量来说,由于中国产量来说,相比来说占的比例并不是非常大。从整个的需求的角度,或者说整个的进口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压榨的问题,我觉得第一个要看现在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养殖产品包括植物油的需求的角度来看。因为毕竟是我们现在人均GDP的增长不断提高,这样对蛋奶的需求在增加,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豆粕特别是蛋白,特别是豆粕,这两年的整个的年均的增速都在快速的提高。


  所以说我们进口一些畜禽产品,并不会在短期内对于中国的大豆的进口,包括中国的压榨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还是在于中国的饲料配方的调整,养殖结构的调整,蛋白粕之间的影响,应该比进口畜禽产品,对于整个压榨的影响要大得多。

 
  周密:非常感谢曹处长的解答。由于受到时间限制,很抱歉我们不能一一作答所有的问题,如果各位的问题没有得到解答的,可以会后找嘉宾做一对一的谈话,我相信我们的嘉宾也都会尽他们所能为大家答疑解惑,非常感谢大家,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嘉宾。谢谢。(大连商品交易所)

本文关键词:油脂油料市场展望
字体: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油脂油料市场展望相关

资讯

油脂油料市场展望热点
Copyright © 2002-2024 天下粮仓www.cof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0697616 传真:010-64820990 E-mail:service@cofeed.com
京ICP证070040号 京ICP备1100033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