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玉米燃料乙醇产业再迎利好!

    2017年9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生物燃料乙醇生产和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按照“严控总量,多元发展”、“规范市场,有序流通”、“依法推动、政策激励”的基本原则,适度发展粮食燃料乙醇,科学合理把握粮食燃料乙醇总量,大力发展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满足持续增长的市场需求。到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基本实现全覆盖,市场化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创新体系初步构建,纤维素燃料乙醇5万吨级装置实现示范运行,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力争纤维素乙醇实现规模化生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技术、装备和产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形成更加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早在2016年初,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印发《加快成品油质量升级工作方案》,从2016年1月1日起,东部地区11个省市全面供应符合国五标准的车用汽油(含E10乙醇汽油)。在国家重拳出击进行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东部石油石化大省乙醇汽油的推广工作开始全面提速,如今《方案》正式发布,意味着燃料乙醇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推广的开始。


    从行业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加工行业规模较小,据统计,中国燃料乙醇占工业消费比例仅为8%,美国玉米燃料乙醇占整体比例已达44%。过去几年,燃料乙醇行业规模受制于粮食安全和玉米库存,燃料乙醇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减弱,2016年,中国面临玉米高库存压力,去库存成为玉米行业的主基调,而作为去库存途径的乙醇行业再次迎来政策红利。201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自2016年9月1日起,将玉米淀粉、酒精等玉米深加工产品的增值税出口退税率恢复至13%,东北三省一区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先后出台,补贴金额100-300元/吨。2016年12月,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对2015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进行了修订,制造业重点放开轨道交通设备、汽车电子和新能源汽车(爱基,净值,资讯)电池、摩托车、食用油脂、玉米深加工、燃料乙醇等生产制造领域准入限制。考虑到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实行定点生产,截止2015年,全国共有7家燃料乙醇定点生产企业。其中中粮旗下3家:中粮肇东、中粮安徽、中粮广西,三家燃料乙醇市场份额为41%,吉林燃料市场份额为26%,河南天冠为31%,山东龙力占1.5%,中兴能源占0.5%。燃料乙醇产能整体规模尚小,但缺口较大。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5年我国燃料乙醇产量约为210万吨,统计局显示我国2015年汽油消费量为10460.7万吨,按10%添加比例(E10)调合后的乙醇汽油占当年全国汽油总消费量的20%。据布瑞克预测,按照10%的添加比例,我国2015年我国燃料乙醇的理论需求量为1046万吨,存在将近800万吨的理论缺口。准入限制的放开将使得资本进入燃料乙醇行业,可以预见未来燃料乙醇产能将处于扩张时期。


    从原料上看,燃料乙醇可分为3类:以玉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生产的第1代粮食燃料乙醇;以木薯、甘蔗、甜高粱茎秆等经济作物为原料的第1.5代非粮燃料乙醇;以玉米秸秆等纤维素物质为原料的第2代纤维素乙醇。粮食乙醇原料中,玉米供应仍较为充裕。据布瑞克统计,截至9月8日,临储库存中,2013年以前玉米为136万吨,2014年玉米为6526万吨,2015年玉米为12543万吨,由此可见,超期或即将超期的玉米库存量较大,超期玉米因品质限制,不大适宜饲用及淀粉加工,燃料乙醇的潜在原料供应充裕;而作为国家大力发展目标的纤维素燃料乙醇原料相当丰富,据布瑞克测算,我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4.5亿吨,以每5吨秸秆生产1吨乙醇计算,燃料乙醇理论规模达9000万吨。


    综上所述,燃料乙醇潜在的原料供应空间充裕,加上政策鼓励支持,将极大促动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但我们应该注意到目前的燃料乙醇定价模式仍有其局限性。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定价规则为:燃料乙醇价格=93号汽油价格(发改委发布)*0.9111。当前的燃料乙醇定价只与汽油价格挂钩而未充分考虑企业的原料生产成本,等于让汽油销售商基本锁定了收益,而让燃料乙醇生产商承担了全部风险。以中粮生化为例,2015年,燃料乙醇生产补贴削减,国际原油价格低迷,而原料玉米成本居高不下,当年中粮生化净亏损14.18亿元,我们认为,如果在定价模式采用“原料-汽油”联动模式将更为合理。

本文关键词:玉米走势分析
字体: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玉米走势分析相关

资讯

玉米走势分析热点
Copyright © 2002-2024 天下粮仓www.cof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0697616 传真:010-64820990 E-mail:service@cofeed.com
京ICP证070040号 京ICP备1100033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0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