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场放虎归山:周五临储玉米计划竞价销售250万吨

    据期货日报5月4日报道,昨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出公告,经有关机构研究决定,5月5日计划竞价销售250万吨2012年与2013年产临储玉米,其中很小一部分为进口玉米。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国家临时存储玉米(2012年及以前和蓆茓囤储存)定向竞价销售交易时间为5月5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粮食局 财政部关于做好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粮食定向销售有关工作的通知》(国粮调〔2016〕101号)及《国家粮食局关于继续做好库存玉米消化工作的通知》(国粮调〔2017〕6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经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在国家粮食局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及联网的各省(区、市)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织开展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交易,数量为51.33万吨,其中国产玉米50.09万吨,生产年份为2012年,交易标的分布为河北9.56万吨,山西8.8万吨,其余分布在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东、重庆、四川10.16万吨、贵州8.94万吨、云南、青海。
 
    另据了解,5月5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2013年分贷分还)竞价销售交易数量为200.4万吨,生产年份为2013年,其中内蒙古39.4万吨、辽宁30万吨、吉林70万吨、黑龙江61万吨。
 
    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经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决定,在国家粮食局粮食交易协调中心及联网的各省(区、市)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组织开展2013年分贷分还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竞价交易,交易会员可以通过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网站(www.grainmarket.com.cn)登录“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我要买粮参加竞价交易分贷分还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参与交易。
 
    记者翻阅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发布的交易信息发现,2016年9月27日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玉米交易结果为全部流拍,当时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全国粮食统一竞价交易平台安排储存在黑龙江的超期储存和蓆茓囤储存玉米销售计划1207208吨。2016年9月29日销售2013年产内蒙古与黑龙江分贷分还临储玉米360多万吨,成交21813吨,成交率为0.61%,成交均价为1561元/吨。2016年月10月12日中储粮委托包干销售2014年东北三省一区玉米近132万吨,成交率为2.04%,成交均价为1552元/吨。
 
    目前,国内玉米期现货价格稳中有升,主要原因是市场流通量较小所致,业内专业人士认为临储玉米“放虎归山”将改变市场供需格局,玉米价格自然会出现较大变化,未来其走势将主要由临储玉米来决定。
 
    记者翻阅有关资料发现,截至4月30日,东北三省一区累计收购玉米10190万吨,其中内蒙古收购1562万吨、辽宁2325万吨、吉林2947万吨、黑龙江3357万吨。
 
    目前,随着春季即将结束,东北地区农民售粮接近尾声,东北地区农作物进入出苗期,随后当地农民将迎来重要的农作物田间幼苗管理期。与此同时,河南、山东、河北、湖北、江苏、陕西等内地农民余粮出售基本结束,冬小麦成熟与收获将成为这些地区农民关心的重要事情。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尤其是进入5月以后,国内大宗粮食市场将进入库存消化期,特别是玉米的市场供应将主要来自于市场上各种性质的库存抛售,而当前国内最大的库存玉米是临储玉米,因此临储玉米的抛售将会对玉米价格产生重大影响。
 
    部分玉米贸易商告诉记者,市场预期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底价不会偏离市场太远,但在供应增加,且未来市场供应偏紧的格局将不断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市场心理肯定会出现大的变化,玉米价格自然会受到打压,其将停止上涨步伐基本是可以确定的,建议投资者多关注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底价、销售成交率与数量等情况。
 
    江苏省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商马涛认为,站在南方地区玉米需求企业的角度考虑,如果临储玉米成交价格达不到需求企业的计划目标,那么他们采购的积极性会很低,毕竟按照当前的市场价格来推算,采购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更可以节省经营成本。而站在东北与内地玉米产区需求企业的角度分析,企业原料库存充足,下游产品销售又不是十分好,在临储玉米价格没有吸引力的情况下,其参与交易的积极性也不会高。
 
    市场预期,临储玉米未来进行竞价销售的成交率不会太高,市场中主体将怀着谨慎的心理参与。此外,在今年需求企业等市场主体玉米收购量大于往年的情况下,市场上存放的非政策性粮源较多,在后期价格上涨无望的情况下,这些玉米会及时流入市场,这也会减少市场对临储玉米的关注度,国内玉米市场去库存任重而道远。

本文关键词:临储玉米
字体:  
关闭窗口 打印本页
临储玉米热点
Copyright © 2002-2024 天下粮仓www.cofee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010-80697616 传真:010-64820990 E-mail:service@cofeed.com
京ICP证070040号 京ICP备11000339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1041号